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
考试科目代码:[812]
考试科目名称:数学教学论
一、考核目标
数学教学论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。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数学教学论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,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、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。
1、准确识记数学教学论的基本知识,检测考生对数学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。
2、正确理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,考核考生分析与解决数学教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3、灵活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技能,综合测试考生运用数学教学理念与技能于实际的能力。
二、试卷结构
(一)考试时间:180分钟,满分:150分
(二)题型结构
1、名词解释题:6小题,每小题5分,共30分
2、简答题:5小题,每小题10分,共50分
3、论述题:2小题,每小题20分,共40分
4、设计题:1小题,每小题30分,共30分
三、 答题方式
答题方式为闭卷 笔试
四、考试内容
第一章 绪论: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,10%(15分)
考试内容:
(1)中学数学教育学的发展史
(2)我国数学教育发展概况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转变
(3)几个数学教育研究的案例及数学教育改革
考试要求:
(1)了解中学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、内容及其学习该学科的意义
(2)了解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转变
(3)深刻理解中学数学教学改革
理论篇,50%(75分)
第二章 与时俱进的数学教育
考试内容:
(1)20世纪以来数学观的变化(主要涉及以欧氏几何为代表的古希腊公理化,数学、以牛顿发明微积分为代表的无穷小算法数学、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现代公理化数学、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数学等)
(2) 20世纪以来我国数学教育观的演变
考试要求:
(1)了解数学发展史上四个高峰的特征
(2)理解 20世纪数学教育观的变化;能在国际视野下认识和理解中国的数学教育和数学教育改革
(3)掌握20世纪数学观和教育观的变化
第三章 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
考试内容:
(1)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论
(2)波利亚的解题理论
(3)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
(4)我国“双基”教学的成就与不足
考试要求:
(1)掌握中学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
(2)对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有一个理性的认识,并能理论联系实际
第四章 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
考试内容:
数学教育目标及其确定、数学能力的界定、数学常见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
考试要求:
(1)了解数学教育目标及其确定
(2)掌握数学能力的界定
(3)掌握数学常见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
第五章 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些特定课题
考试内容:
(1) 数学教育目标的确定和数学能力的界定
(2)数学教学模式类型及特点
考试要求:
(1)理解数学教学基本模式的特征
(2)掌握确定中学数学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,以及中学数学教育的基本功能
第六章 数学课程的制定与改革
考试内容:
数学课程发展背景、认识变革的时代必然性;了解现阶段我国数
学教育改革的进程;理解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、要求和
实施。 对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形成正确的认识;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内容
考试要求:
(1)了解数学课程发展背景及其变革的时代必然性;了现阶段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进程;我国现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及相关内容
(2)理解国家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内容。 能从数学、社会、教育和数学教育观等角度分析数学课程改革必然性;能分析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数学课程与传统数学课程的异同。
第七章 数学评价与数学考试
考试内容:
成绩考核、数学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、员工学习成绩的评价
考试要求:
初步学会搜集和处理数学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信息,从而做出价值判断、改进教学决策。
实践篇40%(60分)
第八章 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
考试内容:
(1)如何吸引、启发、组织生
(2)如何与员工交流
(3)形成教学艺术风格
考试要求:
掌握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,加强数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,初步形成教学艺术风格
第九章 数学教学设计
考试内容:
(1)教案的三要素
(2)如何确定教学目标
(3)如何形成设计意图
(4)如何展示教学过程
考试要求
(1)了解一个完整的教案包含三要素,即教学目标、设计意图以及教学过程的制定
(2)理解教学目标、教学意图以及教学过程的基本含义
(3)掌握设计数学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基本理论
参考文献:
1.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,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(实验稿)》,北京:北京师范大出版社,2001.
2.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,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(实验稿)解读》,北京:北京师范大出版社,2002.
3.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,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》,北京:北京师范大出版社,2003.
4.张奠宙,宋乃庆,《数学教育概论》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4.
5.张奠宙,李士琦,李俊,《数学教育学导论》,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3.